
|
 |
时 间:2008年11月10日—12日
地 点:上海光大会展国际酒店
参会人员:国内化纤企业代表及研究
机构人员、知名学者
编 辑:王玉萍 吕佳滨
摄 影:吕佳滨
|
 |
高新技术纤维材料技术研讨会
09:00—12:10
|

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 蒋士成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朋友:
欢迎各位参加此次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高新技术纤维专业委员会、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08高新技术纤维材料技术研讨会暨高新技术纤维专业委员会年会”。首先有请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叶永茂致开幕词。
|
|
09:00—09:10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叶永茂致开幕词
 各位来宾,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向参加“2008高新技术纤维材料技术研讨会暨高新技术纤维专业委员会年会”的行业内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为更好的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协同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促进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高效良性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促进国内外学者与产业界人士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和联系,及时沟通和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搭建产、学、研、用科技服务平台,以提高我国高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会议得到东华大学等院所、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东南化纤公司、盐城市宏达纺织器材有限公司、上海斯瑞聚合体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及媒体的大力支持,在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
|
09:10—09:30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叶永茂
《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高效、有序、良性发展》
报告中首先指出高新技术纤维是关系到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支撑国家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材料,是推进各类高技术功能纺织品和合成新材料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化纤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面对国内外新的竞争形势和严峻环境,我国化纤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突破高新技术纤维瓶颈制约,加速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加速科工贸资结合的产业升级,使推进化纤行业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其次,在分析及总结了行业现状和面临形势后,详细地介绍了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发展动向,即依据2007年3月发改委[2007]595号文件《化纤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及材料,做为新时期重点任务,通过多种方式推进重点项目的实施,同时切不可忽视风险盲目追风。
再次,进一步提出规划目标即实现向技术强国转变的方向性目标。面对国内外新的竞争环境,当前行业的三大重点工作任务是:①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 ②推进节能减排、强化循环经济 ③加速全球化产业立体升级与合作共赢。
最后,叶会长对企业提出了发展建议:①统一思想认识,需要充分认识到我国高新技术纤维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和亟待强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维护大局、肯定方向、科学推进、一抓到底。②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攻关体系,结合中国技术基础和市场特色,科学有序地编制好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③加强对重点项目支持力度,针对国际发展,找准薄弱环节,组织多方力量,搭建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为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技术基础。④要充分认识高新技术纤维产业的风险因素,扶优扶强、突出重点,加强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积极稳妥推进项目实施,切不可盲目投资追风。⑤进一步加强工艺及设备的工程化配套研究,加强对耐高温耐腐蚀特种纤维材料及装备研发力度,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结合国情加强产业政策研究。⑥结合市场需求趋向,加大高新技术纤维应用研究,协调组织好产品链一条龙开发体系,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购销体系。⑦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纤维产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工作,加快各类技术法规、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力度维护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注保护和知识产权,提高维权能力。
|
|
09:30—09:50
东华大学副校长 朱美芳
《纳米技术与高技术纤维》
朱校长在报告的第一部分中,阐述了发展技术纤维的背景,指出了在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材料领域涉及到3个前沿技术,6个重点领域,13个重大专项,并阐述了高技术纤维和功能纤维材料的定义与分类,以及各个产业对高技术纤维的不同要求,对国内外新技术材料研究与产业化水平做了对比分析,强调了国外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并垄断全球高性能纤维的研发技术与市场,中国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国产化迫在眉睫。朱校长在报告中还重点谈到“十一五”新型和特种纤维的发展重点及市场需求预测,特别对PPS纤维的现状、性能、市场需求等做了较为详细介绍。朱校长在报告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领域,及东华大学在这领域中取得的成果。报告的最后,朱校长着重介绍了东华大学及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定位、研究方向与研发内容。
|
|
09:50—10:15
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 主任/教授级高工 罗益锋
《世界高性能纤维发展特点和新形势》
在报告中,罗主任指出世界高性能纤维正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而其中耐高温纤维的需求量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高强高模纤维以10%~16%的高速度增长。各品种性能、规格的不断完善和系列化以及新品种的陆续出现,使高性能纤维迈入了“量体裁衣”的时代。尽管世界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但由于它是现代国防、尖端科学领域及诸多产业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又是实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上新市场的不断开拓,因此今后五年内其增长率仍将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的高性能纤维基本品种和产品规格将实现全面产业化,其发展速度之快、生产厂家之多及总产能之高,将令世人注目,预期在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力,而我国高性能纤维势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一方面将加快拓展海内外市场,另一方面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部分企业将遭淘汰。接下来,罗主任按品种对主要高性能纤维进行了详细论述,如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对位芳酰胺纤维等,此外罗主任还对我国尚处于空缺的其他高性能纤维如聚酮纤维、聚芳酯纤维、M-5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以及酮酐类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进行了简要阐述。报告的最后,罗主任总结到:①PAN基碳纤维已发展成高性能纤维中产能最大、应用领域和前景最广的重要战略材料,PPTA纤维次之,而UHMWPE纤维的产能已突破万t/a的大关,增速明显加快。②由于高性能纤维的品种和型号、规格逐渐系列化,现已进入“量体裁衣”的新时代。③我国的高性能纤维已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预期碳纤维、对位和间位芳酰胺纤维、超强PE纤维、PPS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将挤身世界产量大国行列,并向系列化产品发展,但产品质量稳定性仍有待改进。④在未开发的新品种中,聚酮纤维和M-5纤维值得我国关注。⑤建议有条件的厂家,逐步实现从上游原料到高性能纤维生产、直至下游某些制品的一体化生产,以利于提高竞争力。有些大企业计划同时生产碳纤维,PPTA纤维和UHMWPE纤维,这对开发下游复合产品有利。
|
|
10:15—10:30 茶歇休息 |

|
|
10:30—10:50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 博士 施楣梧
《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在个体防护装备上的应用》
施楣梧博士在报告中首先明确了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的概念以及分类,接着又列举了在作业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的因素,如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然后详细的阐述了不同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在个体防护装备上的应用,主要包括:①高强高模纤维可用于防弹防刺装备以及高空坠落防护装备、防机械切割装备 ②耐高温阻燃纤维可用于阻燃防护服装 ③ 电磁屏蔽服装所采用的特种纤维 ④防化服所采用的特种纤维 ⑤内衣用的抗菌防臭纤维 ⑥保暖服装所采用的特种纤维。最后,施博士总结到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在个体防护装备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相对落后,但在中国工程院的推动下、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扶植下,我国高性能纤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高性能纤维已具备较高的水准,甚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此外,由于高性能纤维自身的特性,用于个体防护装备上能够更大限度的减少损伤,因此,应用于个体防护装备的高技术新纤维是未来重点发展的纤维品种。
|
|
10:50—11:10
天津工业大学 副校长 肖长发
《有机高性能中空纤维液体分离膜研究进展》
在报告中,肖校长首先指出在纺织、化工、食品、电力等行业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其水质的复杂化也非常突出,中空纤维膜技术是节能减排,特别是水处理领域最受关注的核心技术,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高抗污染的高性能(大通量、高强度)中空纤维液体分离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接下来,肖校长介绍了中空膜的分类并详细的分析了制备方法,具体包括:溶液纺丝法、熔融纺丝—拉伸法、凝胶纺丝法、核迹刻蚀法、涂覆法以及界面致孔法,同时展示了各个制备方法所形成的界面孔和膜产品示例。
|
|
11:10—11:30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吕永根
《聚丙烯腈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矛盾》
吕永根教授在报告中论述了国内外聚丙烯腈碳纤维的发展现状和历程,总结了我国碳纤维发展经验,认为工程化基础是我国聚丙烯腈碳纤维产业化不可逾越的过程,是产业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突破,才有希望获得更高水平的产品。另外,吕教授还在简要分析了突破T700级以上碳纤维的关键技术和设备。 |
|
11:30——11:50
中复神鹰碳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 董事长 张国良
《碳纤维产业化的体会与思考》
公司介绍、产品、发展中经验、体会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3月成立,主要从事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纤维制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等工作,2008年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首批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科技创业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企业。公司与东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张董事长以自身经历为参会人员讲述了在企业生产建设与市场经营过程中所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着重介绍了公司在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及取得的成果,包括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所引进技术设备等等,最后对碳纤维产业化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及设计规划,特别强调了由于碳纤维产业技术门槛高、市场集中,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介入其中,但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对这一领域提出了迫切需求。
|
|
|
13:30—16:30
主持人: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王华平

|
|
13:30—13:50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 胡祖明
《高强芳纶工业化——技术难点分析》
胡教授在报告中着重介绍了高强芳纶工业化研发过程总亟待解决的工程和设备的技术难点。总结了高强芳纶纤维工业化技术门槛很高,综合性很强,资金强度也很高;国内对高强芳纶制备的基础研究很多,摸得比较透,但对于工业化技术关注不够,困难估计不足 ;最后强调要实现高强芳纶纤维的工业化,必须对溶剂回收给予高度重视。
|
|
13:50—14:10
烟台氨纶集团有限公司芳纶纸筹建办公室 副主任 黄均铭
《蜂窝结构材料用国产间位芳纶纸性能分析》
黄均铭副主任在报告中介绍了芳纶纸蜂窝的特点和应用现状,并简述了我国YT822型蜂窝结构材料用间位芳纶纸的性能,对比研究了国内产品与国外同类 产品的性能差异,并通过实验及大量数据表明,YT822型间位芳纶纸的各项性能达到或接近进口T722间位芳纶纸的性能,国内生产的间位芳纶纸与酚醛树脂等材料复合制成的芳纶纸蜂窝夹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最后,黄主任总结到国内生产的芳纶纸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以及独特的工艺和性能,同时,国内可直接生产芳纶纤维,使得纸的原料品质很成本得到了保证。
|
|
14:10—14:30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 王依民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应用》
在报告中,王教授首先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纤维的发展历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德开发是在特种纤维的需求不断成长的趋势下,继碳纤维和芳香族纤维之后,出现的又一种高性能纤维。然后,简要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结构。接着,王教授主要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性能,如力学性能、冲击性能、弯曲性能、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耐光性及热性能等。最后,王教授还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品形式及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广泛应用于绳缆索类、网类、防护材料以及医用等领域。
|
|
14:30—14:50
中宝碳纤维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张凤翻
《国产高技术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总工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已能生产接近日本东丽公司T300水平的碳纤维产品。但其产品无论在稳定性、上浆剂含量、起毛情况还是收卷宽度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并列举了大量的对比数据,但同时也肯定了我国碳纤维的阶段性成果。张总工指出我国碳纤维国产化过程中应避免停机补纱,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应该减少纤维浪费,提高纤维有效利用率。张总工还分析了国外碳纤维的供应情况,指出我国碳纤维生产应按用途需要确定加捻,可以贮存。最后,张总工表达了自己对我国碳纤维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
|
14:50—15:10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 余火木
《无机高性能纤维的现状和我国的发展思考》
余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无机高性能纤维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在国防、航天航空、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作为战略物资,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航天航空、能源开发、运输用机器及国家安全等领域,对高温结构功能一体化的轻量高强度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先进复合材料中,研究开发具有更优良的耐热性的材料,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各行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我国开始在航天航空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大力发展,对高温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至今我国这些无机高性能纤维还未能生产,国际社会又对我国实行禁运,因此这些无机高性能纤维的国产化迫在眉睫。同时,这些无机高性能纤维制备技术含量高,是新材料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大力开展这些无机高性能纤维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生产,将为我国纤维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开辟一个高附加值的新领域。
|
|
15:10—15:30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工程师 姜锋
《高性能纤维模量表征中的几个问题》
姜锋工程师在报告中指出,模量是高性能纤维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地表征模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次报告中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芳纶为样品,在最具有代表性的测试仪器上对高性能纤维单丝和复丝模量表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经研究发现,对于单丝模量的测定,启动时拉伸夹具有的惯性使初始模量误差的主要来源,而这种影响在复丝测试时是可以忽略的,此外,测试时需要加捻的复丝样品,不合理的应变取值范围是误差的主要来源。最后,姜工程师总结到通过选择模量计算对应得应变范围,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的问题,得到合理的表征结果。
|
|
15:30—15:50
国防科技大学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 王应德
《Y形截面SiC纤维缺陷分析》
在报告中,王教授指出通过SEM等手段分析了Y形碳化硅吸纤维的常见缺陷及其成因,并给出了其所断裂镜面模型。研究表明,Y形碳化硅纤维常见的表面缺陷为凸状粘附物,其次为表面脱层。常见的内部缺陷有;颗粒杂质、较大的孔洞和网状微裂纹Y形SiC纤维端口形貌由断裂源、镜面区、雾化区合伙放射褶皱区组成。断裂源大部分在有形碳化硅纤维的某个叶顶附近。放射褶皱区由一叶放射到另外两叶。镜面半径越小、褶皱区域越大,纤维强度越高。 |
|
15:50—16:10
天津工业大学改性与功能性纤维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博士/讲师 韩娜
《熔融加工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及纤维的研究》
韩娜博士在报告中提到固定投料摩尔比为85/15,改变聚合温度,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合成了系列的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采用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熔体流动速率仪等对产物的组成、单体序列长度、热性能和流动性能等进行了研究。测试表明,聚合温度显著影响丙烯腈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的表观形貌,采用电子单纱强力仪对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为20摄氏度时制备的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纤维表面光滑,无气泡,且力学性能较好。
|
|
16:10—16:30
上海斯瑞聚合体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辛志荣
《上海斯瑞愿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发展做贡献》
辛总在报告中回顾了上海斯瑞聚合体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公司两大类产品,“斯瑞康”系列电缆料以及“斯瑞帕”—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斯瑞丹”—UD防弹布、“斯瑞兹”—防刺布,并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即依托科技,持续创新,早日实现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其UD防弹布的大规模产业化。最后,辛总希望行业里的专家学者给予斯瑞多多的指点、多多的帮助,愿意与专家学者多方面合作,共同把该产品的性能予以提高,使其具有更广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
论坛结束后,组织会议代表到上海斯瑞聚合体科技有限公司参观、交流。 |